[文章]教與學的對話-滿分的作業Vs錯放的器官

[文章]教與學的對話-滿分的作業Vs錯放的器官

142857 於 星期三 五月 25, 2005 3:52 pm


教與學的對話-滿分的作業Vs錯放的器官
  ◎蔣美華

    剛開學接到教育部的開會通知,先來個課前預習作業,也讓學生做好收心操。高一下第一章正好是身體器官的保健(有國中健教-認識身體器官的先備知識),赴嘉義前我要同學利用課堂時間,將呼吸、消化、泌尿、心臟循環四大系統,參考課本並利用簡圖將身體的四大系統器官畫出,並標示出其上下左右位置名稱,老師並當場示範簡要系統器官位置簡圖給班長看,並請轉達全班。

    返校後,一眼瞧見貼心的小老師已按學號將圖文並茂的作業,整齊置放於抽屜內。火速瀏覽,三個班沒有人缺交,太棒了。坐下來仔細一看,確實令我感動,三分之二以上的作業,不但圖文並茂還色彩繽紛,比當年自己大一下解剖生理器官圖作業還精緻。我疑惑學生一節課能有如此好成績,上課時先讚賞學生的表現,肯定他們的努力,更感謝他們的用心。

    接者我想釐清精美作業的歷程,原來每人都花了二至三小時才完成,原本大約二十分鐘就可完成的精美作業,同學卻如此賣力,感動中夾雜的愧疚,懊惱佔去他們如此多寶貴時間,但肯定他們一定很有心得,即刻驗收成果。來個口頭評量:肝臟在哪裡?請學生在自己身上正確指出位置來,頃刻間同學們群舉手指亂舞,像極乩童在信眾的胸、腹部比畫,卻找不到駐足點,真正指認正確者,卻又描述不出它的正確位置;再試一次,盲腸到底位居何處?是在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同學們將盲腸左右搬家上下位移者更多。

    此刻我真正理解到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惶恐、無奈和沉重的壓力,認知與實際生活能力的落差,竟是一到深淵。我們常將教育目標定的很遠大,個人目標定的很浪漫,卻忽視了當下的生存目標;學校常想教育出集各種知識於一身的人,但知識再怎麼豐富,若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會將知識能力轉化為生活能力,碰到生活的困境卻沒有解決能力,也不會尋求資源,這是教育的目的嗎?我們常以為學生可以從「作中學」,但他們經常「學而不思」,機械化的操作,不斷地複製別人的東西,尤其網路下載資訊,卻很少有自己的創意和獨特性想法和看法。作家中谷彰宏在《問題人物容易成功》一書中提出:「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不是知識,而是思考方式」。所以要教導學生培養自己獨立的思考模式,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勝過知識或資訊的累積。從生活中去體驗,生命中去探索,試著引導學生透過對自己身體器官的了解,進一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悅納自己、愛自己;因為不喜歡自己、不愛自己的人,是不會喜歡別人、更不會愛別人的。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人又為什麼活者?活者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你常覺察到「真實的自己嗎」?你曾經坦誠面對自己內在的呼喚嗎?你傾聽過自己身體器官運作的聲音嗎?我們常會教學生去探索幾千里外科學數理知識或幾千年來的天文地理常識,卻忘了交會學生呵護自己、照應好自己身體器官。我們更常教學生繁複的數理解題技巧及背誦複雜的英文句型,學生也做到了,但卻生活的不快樂?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讓我們將教育回歸到生命的本質,擁有基本生活能力,保持一顆覺察、內省的心,腳踏實地去建構並實現個人的生命本質吧。
親愛的朋友,不要說沒有人了解你的心
也許一生的知己就在這裡
雖然你和我相聚不過才幾個星期
今後的點點滴滴將填補在你我的心裡
我們都曾經不懂自己
何不在這裡放開你的心
welcome to this family
appllied psychology
喔∼∼wonderful memory

142857

 
文章: 328
註冊時間: 2002-12-19
來自: 心底深淵




教學&班級經營分享 for 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