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陳省身猜想”

[數學]“陳省身猜想”

J+W 於 星期五 五月 13, 2005 12:05 pm


個個號稱神童精英 中國為什麼還不是數學強國?

【看中國報導】上世紀90年代,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曾預言:“二十一世紀中國必將成為數學大國!”在華人數學界,這一預言被稱為“陳省身猜想”。剛剛結束的第三屆華人數學家大會上,許多數學家認為,“陳省身猜想”得到了證明───中國已經是一個數學大國。那麼中國何時能成為數學強國?中國距離數學強國還有多遠?
  2004年12月17日至23日,第三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香港隆重舉行。全球華人數學家群賢畢至,丘成桐、谷超豪、楊樂、王元、劉克峰、辛周平、侯一釗等700多位數學家探討了數學研究的最新發展。

  會上,9位華人分別獲得了華人數學最高獎“晨興數學獎”、“應用數學獎”和“陳省身獎”。“他們的成果都是世界一流的。”大會主席、迄今華人中惟一的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說。

  專為香港中學生設立的首屆“恆隆數學獎”亦同時開獎。丘成桐欣喜地說 “獲獎中學生的論文水平比美國名牌大學的一些學生論文要好 ”

  “國際一流”、獲獎中學生的論文水平“比美國名牌大學的一些學生好”,是否意味著中國已躋身世界數學強國行列丘成桐說 “中國距數學強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艱難的崛起

  中國近現代數學在惡劣的環境中起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華羅庚、蘇步青、陳建功等一批老一輩數學家毅然回國,開創了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先河。華羅庚創立了中國數學的數論傳統,並與陳景潤、王元、潘承洞等共同形成了中國數論學派。陳建功、蘇步青回國後先後擔任浙江大學數學系主任,在微分幾何領域,形成了國際公認的“陳蘇學派”。“陳蘇學派”培養的弟子遍布海內外,王元1952年浙大畢業,1956年就取得“歌德巴赫猜想”的卓越成果。中國的數學研究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文革”浩劫,雖然其間陳景潤解決了“歌德巴赫猜想”,但此時中國的數學研究其實幾乎中斷。

  而在國外,華人數學家在國際數學舞台上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代宗師陳省身創立了“陳類”和“陳─西蒙斯理論”,丘成桐創立了“卡拉比─丘流形”,他們以自己的卓越成就登上了世界數學研究的寶塔尖頂。

 “陳省身猜想”

  “中國必將成為數學大國!”這是陳省身的預言,被華人數學界稱為“陳省身猜想”。這是炎黃子孫對振興中華民族科技事業的渴望。

  有人說,陳省身猜想已經被證明,中國已經成為數學大國。2000年,在英國召開一個概率統計的學術會議上,10多位中國數學家聚在一起討論,一位外國數學家跑過來打趣:“怎麼,中國會議開始啦!”

  第一屆世界數學家大會到上世紀末已開了23屆,卻沒有一次在發展中國家召開。原因是,只有數學大國或強國才有條件舉辦這樣的會議。

  到21世紀初,情況發生變化。

  1993年5月,丘成桐和他的老師陳省身向中央進言,希望中國申辦世界數學家大會。經過努力,2002年第24屆世界數學家大會終於在中國召開,這是世界數學家大會歷時100多年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這是中國數學界的驕傲和光榮。

  改革開放後,我國一大批年輕學子走出國門求學,已有一批人成為優秀數學家。在2002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1小時報告”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田剛,是南京大學數學系的本科生,北京大學讀的碩士,後來成為丘成桐的博士生,在幾何分析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也是中國大陸出國留學並保留中國國籍的數學家中,第一個作“1小時報告”的人。

  同在這次大會上,有3位華人數學家受邀請作“1小時報告”,有11位海外華人及港澳台數學家作“45分鐘報告”,中國內地有3位數學家作了“45分鐘報告”,而此前僅有馮康、吳文俊、張恭慶、馬志明4位數學家作過這樣的報告。

  這些是否能說明中國已經成為數學大國?著名數學家楊樂的回答很肯定:中國可以說已經是數學大國。

  但數學大國不等於數學強國。“中國離數學強國還有相當的距離。”丘成桐直言不諱。

  缺乏原創性成果

  中國數學的致命傷是缺乏原創性成果。與會數學家認為,國內外數學的差距主要在創新,中國像陳省身、丘成桐等大師的原創性成果太少,中國數學家在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還不夠多。

  數學是科學之母,數學落後必然導致基礎研究落後,從而影響國家競爭力。我國國家發明一等獎連續6年空缺,國內至今沒有人問鼎“菲爾茨獎”,繼華羅庚、陳景潤之後沒有出現大師級數學家。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預言 中國科技未來三、四十年內可能衝到世界最前沿,取得諾貝爾獎級的成果,這個領域很可能就是數學。

  “很可能”是一種猜想。要證明這一猜想還需要眾多數學家的努力,需要更多原創性成果。

  丘成桐直陳中國數學落後的原因時談鋒直砭教育 “與發達國家比,中國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

  可中國的中學生頻頻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獲獎,難道這些國際獎不夠水平?

  丘成桐說,這正暴露了中國教育的一個弊端。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成就不了數學大國夢,數學不等於奧數,前者是做研究,後者是做題目,奧數做的是別人的題目,奧數班培養出來的只有應試能力,沒有創新能力。”他說,“多讀幾部科學家傳記比參加‘奧賽’訓練要好得多,培養學生的興趣太重要了。”他建議教育部門選擇一些名人傳記作為學生必讀書。

  “我就參加過奧賽班。”剛獲得“晨興數學獎”的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執行主任劉克峰說,“作為約束學生的一種手段,參加‘奧賽’班也許有一定的作用,但一旦強化了,物極必反。在哈佛、麻省等名校,我見過多位得過‘奧數’金獎的中國留學生,其中成功者寥寥,他們的主要問題是研究能力差。這是應試教育的一大弊端。”

  丘成桐也表示出憂慮:“聽說國內名校一個博導要帶20多個博士生,帶那麼多,以‘數學泰斗’陳省身的能力也帶不了。博士論文質量下降,有些連普通大學碩士生的水平都達不到。這樣下去,中國怎麼可能成為數學強國?”

  “晨興數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辛周平說,數學不需要有特別大的投入,主要需要一個好環境。現在內地學者的壓力比較大,主要是沒有一個好的評估體系,難有向上的感覺。分配也有問題,讓人感到很浮躁。

  本屆“晨興數學獎”應用數學金獎得主、美國加州科技學院教授侯一釗則認為,中國要成為數學大國,培養學術帶頭人很重要。現在內地一批中青年科學家和學者好不容易上來了,但許多擔任了行政職務,社會活動影響了學術研究,等於提前退居“二線”。

  丘成桐也認為,國內基礎科學投入太少;評審體系不合理,不透明;經費分配、評獎等都由少數行政做部說了算;職稱等問題上論資排輩,年輕人無法冒出來;聘請國外專家重名氣不重質量等等,都影響了數學人才的培養。

  數學強國尚待時日

  中國何時能成為世界數學強國,楊樂對此非常樂觀 “如果一切正常,發展順利,20年時間中國應該能成為數學強國。”楊樂說,現在國家對科學和教育很重視,科技人才正在成批成長。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央有關領導在接見丘成桐時提出,希望他為祖國培養第一流的數學家。

  作為愛國的華人數學家,丘成桐在近10年中致力於發展中國的數學研究,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設立數學研究所,在中科院和浙江大學創立數學研究中心,並親自掛帥這3個研究機構,利用自己的影響,從國外引進一批第一流的數學家前來講學和從事研究,確定了一批國際最尖端的研究課題,讓中外數學家攜手從事研究。 8年來,已經有一批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模式,在這3個研究機構裡,數學家的國籍淡化了,有的只是世界難題。這種共同研究的模式使中國年輕數學家能接觸到國際尖端的課題,吸收最新的研究信息,有利於其成長。

  與會數學家對中國數學的發展前景一致看好,中國在數學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傳統,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際交流日益廣泛,年輕人對數學的興趣有了很大提高,投身數學研究的人越來越多,湧現出一批非常有才華的青年人才,只要抓住這個機遇,中國數學就有希望。

  “盡管我們離數學強國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是中國的數學正大步走向世界。”丘成桐說。

原文網址:
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articles/5/2/8/84651b.html

J+W
版 主
版 主
 
文章: 2161
註冊時間: 2003-12-30




數學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