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孟德爾的發現.....

[問題]孟德爾的發現.....

melody8222 於 星期二 三月 14, 2006 5:16 pm


他是發出什麼理論阿....我忘了耶

melody8222
帥哥良~
帥哥良~
 
文章: 41
註冊時間: 2005-04-19

ken123 於 星期二 三月 14, 2006 5:18 pm


我野望了
 

ken123
初學者
初學者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06-02-13

142857 於 星期三 三月 15, 2006 3:45 pm


孟 德 爾
Gregor Johann Mendel(1822.7.22~1884.1.6)

  孟德爾自小對自然科學非常感興趣,但因家竟貧寒,於1843年輟學,10月時進入奧古斯丁(布台恩Brunn,今捷克的斯洛伐克布爾諾Brno)做修道士,1847年任職神父,1851~1853年到維也納大學學習自然科,受到著名物理學家J.C.都普勒指導數學和統計,受植物學家F.J.A.M.翁格爾的物種可變,和植物通過雜交可能產生新種觀念的薰陶,這些對於日後他的實驗研究及及發現有很深的影響。1854年被委派到布呂\恩技術學校任物理和博物學的代理教師,長達14年。

   1856~1863年,他進行了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並於1865年在台恩自然科學學會宣讀論文【植物雜交實驗】(Versuche uber Pflanzenhybriden),但未引起注意,直至他死後,共沈寂了三十多年,才於1900年科倫斯(Carl Erich Correns)、切爾馬克.封.賽塞內格(Erich  Tschermak von Seysenegg)、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分別得出與孟德爾相似的結論後,在文獻中提出他被人遺忘的論文,於是孟德爾學說重新被人發現與重視,稱為孟德爾主義。他的實驗筆記和記錄,有很多早已散失,可見當時他是如何不被重視。

  他除了從事豌豆那樣大規模的實外,他還抽空觀測氣象和太陽黑子現象,同時也對蜜蜂做過研究。他勸養蜂家用雜交培育優銀的品種,各地的養蜂家於是紛紛前來造訪,觀摩他的養蜂法。

【孟德爾定律 】

分離律:細胞中有成對的基本遺傳單位,在雜種的生殖細胞中,成對的遺傳單位一個來自雄性親體,一個來自雌性親體,形成配子時這些遺傳單位彼此分離。
獨立分配律:在後代中不同對的對立性狀隨機組合。性狀決定於遺傳單位,遺傳單位的出現符合簡單的統計學律。這個研結果是嫄遺傳學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上。
【孟德爾的實驗】

   1857年,孟德爾以豌豆為材料開始從事實驗,前後約歷八年,以證明上一代的特徵遺傳給下一代是遵循著一個定律而不是漫無目的。他選用豌豆為實驗材料,是因豌豆的某些特性常有兩兩成對的情形,且易區分,如高莖和矮莖、種子有圓的和皺的;同時豌豆易於栽培,生長期短,播種後約三個月便開花結果;此外其易於雜交且雜交後結實率高產生的種子仍有生殖力。更重要的是孟德爾知道豌豆為自花受粉,可從事人工受粉的試驗。他選取七種兩兩對偶的性狀(表一),分別進行交配,然後觀察所產生的子代。

  孟德爾取兩株性狀相對的純種豌豆互相交配,例如高莖如矮莖,則此兩植物稱為親代,所產生的後代為第一子代,再將第子代中的植物相互交配所得後代稱為第二子代。

  以高莖如矮莖為例,首先將矮莖豌豆雄蕊摘掉,再將高莖豌豆的花粉撒再矮莖豌豆的柱頭上,使兩者交配,觀察他們所產生的子代為高莖或矮莖,結果發現所得的第一子代均為高莖植株。接下來,孟德爾又利用所得的第一子代相互交配,結果在第二子代中發現顯性性狀的高莖者約占總數的3/4,另一相對的隱性性狀,即矮莖者,約占總數的1/4。

  孟德爾對上述七對性狀亦進行相同的實驗,得到的結果均與上述相同,發現第一子代僅表現出顯性的性狀,而第二子代中顯性隱性性狀皆出現,經統計後,顯、隱性出現比例亦分別3/4對1/4,即相當於3:1。

  孟德爾於是便對所得到的結果加以解釋及整理後,寫成【植物雜交實驗】,而奠定了遺傳學的基礎。

表一  孟德爾所選豌豆的七種對偶性狀
左鍵: 點擊縮放; 右鍵: 觀看原圖
親愛的朋友,不要說沒有人了解你的心
也許一生的知己就在這裡
雖然你和我相聚不過才幾個星期
今後的點點滴滴將填補在你我的心裡
我們都曾經不懂自己
何不在這裡放開你的心
welcome to this family
appllied psychology
喔∼∼wonderful memory

142857

 
文章: 328
註冊時間: 2002-12-19
來自: 心底深淵

ken123 於 星期三 三月 15, 2006 4:46 pm


142857 寫到:孟 德 爾
Gregor Johann Mendel(1822.7.22~1884.1.6)

  孟德爾自小對自然科學非常感興趣,但因家竟貧寒,於1843年輟學,10月時進入奧古斯丁(布台恩Brunn,今捷克的斯洛伐克布爾諾Brno)做修道士,1847年任職神父,1851~1853年到維也納大學學習自然科,受到著名物理學家J.C.都普勒指導數學和統計,受植物學家F.J.A.M.翁格爾的物種可變,和植物通過雜交可能產生新種觀念的薰陶,這些對於日後他的實驗研究及及發現有很深的影響。1854年被委派到布呂恩技術學校任物理和博物學的代理教師,長達14年。

   1856~1863年,他進行了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並於1865年在台恩自然科學學會宣讀論文【植物雜交實驗】(Versuche uber Pflanzenhybriden),但未引起注意,直至他死後,共沈寂了三十多年,才於1900年科倫斯(Carl Erich Correns)、切爾馬克.封.賽塞內格(Erich Tschermak von Seysenegg)、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分別得出與孟德爾相似的結論後,在文獻中提出他被人遺忘的論文,於是孟德爾學說重新被人發現與重視,稱為孟德爾主義。他的實驗筆記和記錄,有很多早已散失,可見當時他是如何不被重視。

  他除了從事豌豆那樣大規模的實外,他還抽空觀測氣象和太陽黑子現象,同時也對蜜蜂做過研究。他勸養蜂家用雜交培育優銀的品種,各地的養蜂家於是紛紛前來造訪,觀摩他的養蜂法。

【孟德爾定律 】

分離律:細胞中有成對的基本遺傳單位,在雜種的生殖細胞中,成對的遺傳單位一個來自雄性親體,一個來自雌性親體,形成配子時這些遺傳單位彼此分離。
獨立分配律:在後代中不同對的對立性狀隨機組合。性狀決定於遺傳單位,遺傳單位的出現符合簡單的統計學律。這個研結果是嫄遺傳學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上。
【孟德爾的實驗】

   1857年,孟德爾以豌豆為材料開始從事實驗,前後約歷八年,以證明上一代的特徵遺傳給下一代是遵循著一個定律而不是漫無目的。他選用豌豆為實驗材料,是因豌豆的某些特性常有兩兩成對的情形,且易區分,如高莖和矮莖、種子有圓的和皺的;同時豌豆易於栽培,生長期短,播種後約三個月便開花結果;此外其易於雜交且雜交後結實率高產生的種子仍有生殖力。更重要的是孟德爾知道豌豆為自花受粉,可從事人工受粉的試驗。他選取七種兩兩對偶的性狀(表一),分別進行交配,然後觀察所產生的子代。

  孟德爾取兩株性狀相對的純種豌豆互相交配,例如高莖如矮莖,則此兩植物稱為親代,所產生的後代為第一子代,再將第子代中的植物相互交配所得後代稱為第二子代。

  以高莖如矮莖為例,首先將矮莖豌豆雄蕊摘掉,再將高莖豌豆的花粉撒再矮莖豌豆的柱頭上,使兩者交配,觀察他們所產生的子代為高莖或矮莖,結果發現所得的第一子代均為高莖植株。接下來,孟德爾又利用所得的第一子代相互交配,結果在第二子代中發現顯性性狀的高莖者約占總數的3/4,另一相對的隱性性狀,即矮莖者,約占總數的1/4。

  孟德爾對上述七對性狀亦進行相同的實驗,得到的結果均與上述相同,發現第一子代僅表現出顯性的性狀,而第二子代中顯性隱性性狀皆出現,經統計後,顯、隱性出現比例亦分別3/4對1/4,即相當於3:1。

  孟德爾於是便對所得到的結果加以解釋及整理後,寫成【植物雜交實驗】,而奠定了遺傳學的基礎。

表一 孟德爾所選豌豆的七種對偶性狀
左鍵: 點擊縮放; 右鍵: 觀看原圖
第七

ken123
初學者
初學者
 
文章: 11
註冊時間: 2006-02-13




學科討論區